今年入夏以来,全国范围内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空调成为家家户户的“刚需”,东北多地甚至出现消费者排队抢购空调却排不上队的现象,相关话题屡屡冲上热搜。这一现象揭示出行业发展的深层需求,随着公众对空调能效、环保性要求的提升,以及新能源、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制冷领域的融合,空调行业正面临着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,而这一切的核心支撑,在于专业人才的供给。
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子在“海悟杯”第十九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中的亮眼表现,格外引人关注,“创冷卓效” 队斩获本科生综合组特等奖(总分第一),“卡诺很疯狂”队获本科生创新组一等奖,研究生组亦获二等奖,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,更折射出一所综合类211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体系化优势。
作为一所拥有深厚工科积淀的 211 高校,长安大学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,始终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。从专业根基来看,该专业创办于1964年,历经近60年发展已形成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多层次培养体系,2008 年起连续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,2016 年纳入土木类大类招生,这种历史积淀与规范化建设,为人才培养筑牢了基础。
展开剩余54%从行业维度看,此次竞赛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联合教育部相关教指委主办,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支持,在 5 大分区 31 所高校中展开角逐,其权威性与行业认可度不言而喻。而长安大学学子的突出表现,恰恰印证了学校培养方向与行业革新需求的高度契合。
当前,空调行业正面临着“降碳、节能、智能”的转型压力,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求迫切,这也是本届竞赛特意提高创新设计答辩分数占比、增设本科生创新组的核心原因。长安大学在科研方向上的布局,如人工环境理论与节能调控、可再生能源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、暖通空调自控与 BIM 智能化平台开发等,直接回应了行业痛点。
对学生而言,学校搭建的实践平台成为能力跃升的关键跳板。通过创新生产实习基地,学生不仅能参与实操性实验,更能深度介入科研项目与竞赛筹备。这种“以赛促学、以研促创”的模式,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行业前沿问题,既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,更培养了创新思维。
从高温下的空调抢购潮到竞赛中的亮眼成绩,长安大学在持续输出既懂理论又能创新、既通技术又善实践的高素质人才,为该校学生在热门领域创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。
发布于:陕西省美美配资,和兴网配资,旺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